香港民研第二次發放民意調查 (2019-07-30)

2019年7月30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佈會 – 傳媒參考資料

發佈會回顧

 

香港民研第二次發放民意調查

特別宣佈

香港民意研究計劃(香港民研)前身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(港大民研)。公報內的「香港民研」指的可以是香港民研或其前身港大民研。

樣本資料

調查日期 17-19/7/2019[5]
調查方法 由真實訪問員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
訪問對象 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
成功樣本數目[1] 1,002 (包括501個固網及501個手機號碼樣本)[5]
實效回應比率[2] 59.8%[5]
抽樣誤差[3] 在95%置信水平下,百分比誤差不超過+/-4%,淨值誤差不超過+/-8%,評分誤差不超過+/-3.3
加權方法[4] 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的統計數字以「反覆多重加權法」作出調整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統計數字來自《二零一八年年中人口數字》,而教育程度(最高就讀程度)及經濟活動身分統計數字則來自《香港的女性及男性 – 主要統計數字》(2018年版)。
[1] 調查的固網及手機樣本比例於2018年4月更新為二比一,2019年7月再更新為一比一。 [2] 香港民研在2017年9月前以「整體回應比率」彙報樣本資料,2017年9月開始則以「實效回應比率」彙報。2018年7月,香港民研再調整實效回應比率的計算方法,因此改變前後的回應比率不能直接比較。 [3] 此公報中所有誤差數字均以95%置信水平計算。95%置信水平,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,則95次各自計算出的誤差範圍會包含人口真實數字。由於調查數字涉及抽樣誤差,傳媒引用百分比數字時,應避免使用小數點,在引用評分數字時,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。 [4] 過往,手機樣本會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進行調整,再作統計,但由2018年7月起,香港民研再微調加權方法,不再將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分開處理,手機樣本亦不再按照固網樣本中民情指數的基礎數據作調整,整體效果是手機樣本的重要性略為提升。 [5] 提名階段調查日期為2-8/7/2019,成功樣本數目為1,025 (包括519個固網及506個手機號碼樣本),實效回應比率為67.4%。

特首及政府民望

最新數據

以下是特首林鄭月娥的最新民望數字:

調查日期 6-9/5/19 20-23/5/19 3-6/6/19 17-20/6/19 2-8/7/19 17-19/7/19 最新變化
樣本數目 1,018 1,013 1,006 1,015 1,025 1,002
回應比率 63.2% 61.9% 60.4% 58.7% 67.4% 59.8%
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
誤差
特首林鄭月娥評分 44.3[6] 44.7 43.3 32.8[6] 33.4 30.1+/-2.0 -3.3[6]
林鄭月娥出任特首支持率 32%[6] 32% 32% 23%[6] 26% 21+/-3% -4%[6]
林鄭月娥出任特首反對率 56%[6] 59% 57% 67%[6] 66% 70+/-3% +4%[6]
支持率淨值 -24%[6] -27% -24% -44%[6] -40% -49+/-5% -9%[6]
[6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

以下是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以及市民對社會狀況的評價:

調查日期 18-21/2/19 14-19/3/19 23-25/4/19 20-23/5/19 17-20/6/19 17-19/7/19 最新變化
樣本數目[7] 1,001 1,024 1,031 1,013 1,015 1,002
回應比率 72.1% 73.1% 66.1% 61.9% 58.7% 59.8%
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
誤差
特區政府表現滿意率[8] 29% 31% 30% 27% 18%[9] 18+/-3%
特區政府表現不滿率[8] 46% 49% 48% 55%[9] 72%[9] 70+/-4% -1%
滿意率淨值 -17% -18% -19% -28% -53%[9] -52+/-7% +1%
平均量值[8] 2.6 2.6 2.6 2.5[9] 2.0[9] 2.0+/-0.1
現時經濟狀況滿意率[8] 36%[9] 35% 33% 36% 31%[9] 28+/-3% -3%
現時經濟狀況不滿率[8] 37% 42%[9] 40% 41% 45% 47+/-3% +3%
滿意率淨值 -1%[9] -7% -7% -5% -14%[9] -19+/-5% -5%
平均量值[8] 2.9[9] 2.8 2.8 2.8 2.7[9] 2.6+/-0.1 -0.1
現時民生狀況滿意率[8] 24% 27% 22%[9] 26%[9] 21%[9] 21+/-3%
現時民生狀況不滿率[8] 55% 54% 59%[9] 56% 62%[9] 64+/-3% +2%
滿意率淨值 -31% -27% -37%[9] -30%[9] -41%[9] -43+/-5% -2%
平均量值[8] 2.4 2.5 2.4[9] 2.5[9] 2.3[9] 2.2+/-0.1 -0.1
現時政治狀況滿意率[8] 17% 17% 17% 13%[9] 7%[9] 5+/-1% -2%
現時政治狀況不滿率[8] 61% 62% 64% 71%[9] 81%[9] 87+/-2% +6%[9]
滿意率淨值 -44% -45% -48% -58%[9] -74%[9] -82+/-3% -7%[9]
平均量值[8] 2.2 2.2 2.1[9] 1.9[9] 1.6[9] 1.5+/-0.1 -0.1[9]
[7] 特區政府表現系列題目每次只涉及有關調查的次樣本。是次調查的次樣本為546。 [8]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。平均量值是把答案按照正面程度,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、2、3、4、5分,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。 [9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

以下是市民對特區政府信任程度的最新結果:

調查日期 15-19/11/18 21-24/1/19 28/2-5/3/19 20-23/5/19 17-20/6/19 17-19/7/19 最新變化
樣本數目 553 532 639 686 623 555
回應比率 67.9% 59.0% 72.2% 61.9% 58.7% 59.8%
最新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
誤差
信任特區政府比率[10] 45%[11] 44% 34%[11] 36% 28%[11] 29+/-4% +2%
不信任特區政府比率[10] 39% 37% 46%[11] 50% 60%[11] 60+/-4%
信任淨值 6% 7% -12%[11] -14% -32%[11] -31+/-8% +1%
平均量值[10] 3.0 3.0 2.7[11] 2.7 2.4[11] 2.3+/-0.1
[10]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。平均量值是把答案按照正面程度,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、2、3、4、5分,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。2018年10月至12月,港大民研為不同量尺描述程度的字眼進行測試,表中數字為綜合結果。詳情請參閱網站。 [11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

最新調查顯示,特首林鄭月娥的評分為30.1分,其支持率為21%,反對率為70%,民望淨值為負49個百分點,全部數字均較兩星期前顯著轉差,並再創其上任特首以來新低。

特區政府方面,民望與一個月前相若,最新滿意率為18%,不滿率為70%,滿意率淨值為負52個百分點,平均量值為2.0分,即「幾不滿」。信任程度方面,最新的信任比率為29%,不信任比率為60%,信任淨值為負31個百分點,平均量值為2.3分,即整體上介乎「一半半」及「幾不信任」之間。

至於市民對現時經濟、民生及政治狀況的滿意程度,最新滿意率分別為28%、21%及5%,而滿意淨值就分別為負19、負43及負82個百分點。經濟及民生狀況的平均量值為2.6及2.2,即整體上介乎「一半半」及「幾不滿」之間。政治狀況的平均量值為1.5,即整體上介乎「幾不滿」及「好不滿」之間。三者當中,民生狀況和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均下跌至1992年有紀錄以來新低。

民意日誌

香港民研於2007年開始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,由慧科訊業按照香港民研設計的分析方法,將每日大事紀錄傳送至香港民研,經香港民研核實後隨即上載到「民意日誌」。

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,其中一些項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17-20/6/2019,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17-19/7/2019,因此是次公報中的「民意日誌」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,讓讀者作出比較。以涵蓋率不下25%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,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,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,又或參閱「民意日誌」內所有大事紀錄後,再作判斷:

14/7/19 沙田反修例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
13/7/19 上水反水貨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
11/7/19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指中央政府支持林鄭月娥施政
9/7/19 林鄭月娥指《逃犯條例》草案已「壽終正寢」
7/7/19 反修例示威者於九龍區遊行
1/7/19 反修例示威者佔領立法會
30/6/19 何君堯及香港政研會發起撐警集會
28/6/19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於日本舉行
24/6/19 反修例示威者堵塞稅務大樓及入境事務大樓
21/6/19 反修例示威者包圍警察總部及多幢政府大樓
20/6/19 反修例示威者宣佈將行動升級
18/6/19 林鄭月娥就《逃犯條例》爭議向市民道歉
17/6/19 警務處長盧偉聰指沒有說整個6月12日的衝突事件是暴動

兩岸政治人物民望

在提名調查中,被訪者可在未經提示下說出最多10名最熟悉的當今中國及台灣領導人,首12位最多被訪者提及的則被納入評分調查。在評分調查中,被訪者就個別政治人物以0至100分進行評分,0分代表絕對不支持,100分代表絕對支持,50分為一半半。統計結果後,認知度最低的再被剔除,之後再按支持度由高至低順序排列,得出十大兩岸政治人物。以下是十大兩岸政治人物的最新評分,按評分倒序排列[12]

調查日期 27-30/3/17 17-20/7/17 20-23/7/18 17-19/7/19 最新變化
樣本數目 537-702 732-816[16] 500 557-690
回應比率 70.6% 63.9% 50.8% 59.8%
最新結果[13]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 認知率
朱鎔基 70.8{1} 67.5{1}[15] 66.8{1} 65.3+/-2.1{1} 83.0% -1.4
溫家寶 63.8{3} 58.7{2}[15] 59.1{3} 57.2+/-2.1{2} 91.6% -1.8
馬英九 59.1{5} 53.0{6}[15] 56.7{5}[15] 53.2+/-1.9{3} 89.9% -3.5[15]
胡錦濤 58.8{6} 54.9{4}[15] 56.2{6} 53.0+/-2.1{4} 88.9% -3.3[15]
李克強 60.8{4} 54.2{5}[15] 57.3{4} 50.5+/-2.3{5} 84.9% -6.8[15]
蔡英文 48.1{8} 45.4{7}[15] 43.0{8} 47.4+/-2.4{6} 90.5% +4.4[15]
習近平 65.5{2} 57.6{3}[15] 59.3{2} 47.1+/-3.0{7} 94.6% -12.3[15]
江澤民 48.6{7} 44.6{8}[15] 45.9{7} 43.8+/-2.3{8} 87.1% -2.1
李登輝 42.4{9} 39.1[14] [15] 39.9[14] 38.2+/-2.2{9} 79.8% -1.8
陳水扁 25.0{10} 24.9{10} 24.7{10} 22.8+/-1.9{10} 88.6% -1.8
韓正 41.9+/-3.3[14] 48.3%
韓國瑜 40.1+/-2.4[14] 68.5%
李鵬 38.4{9} 38.5{9}
王岐山 56.2[14]
張德江 49.0[14] 41.8[14] [15]
連戰 50.6[14]
[12] 如四捨五入後的數字相同,則會再考慮小數點後的數字。 [13] 括弧{ }內數字為排名。 [14] 於評分調查認知率較低。 [15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 [16] 該調查結果公佈時尚未包括手機樣本。上表結果已更新為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的合併統計數字,惟於判斷變化是否超過抽樣誤差時仍然使用首次公佈的數字計算。更新統計數字後,胡錦濤的評分超越李克強,於該次調查中排名第四。

最新調查顯示,在十位香港市民最熟悉的當今中國及台灣領導人之中,以支持度排名,朱鎔基名列首位,得65.3分;溫家寶、馬英九、胡錦濤和李克強名列第二至五位,得57.2、53.2、53.0及50.5分;蔡英文、習近平和江澤民分別得47.4、47.1及43.8分,位列第六至八位。李登輝和陳水扁則分別得38.2及22.8分,佔第九至十位。韓正和韓國瑜分別得41.9及40.1分,但由於認知率較低而被剔除。

從認知角度看,十大兩岸政治人物與上次調查大致相同。相比上次調查,習近平、李克強、馬英九和胡錦濤的評分錄得顯著跌幅。當中,習近平的評分跌至2008年3月其上榜以來新低,而胡錦濤的評分亦跌至1999年5月其上榜以來新低。相反,蔡英文的評分則錄得顯著升幅。另外,雖然朱鎔基和溫家寶的評分變化未超過抽樣誤差,但朱鎔基的評分就跌至1998年1月以來新低,溫家寶的評分則跌至2003年9月其上榜以來新低。

須要說明,躋身「十大兩岸政治人物」的先決條件是香港巿民的熟悉程度,然後再按支持度排名。「十大」以外的兩岸政治人物,支持度可以很高或很低,但由於並非巿民最熟悉的人物,所以不在榜內。

香港巿民對各地人民及政府的觀感

在提名調查中,被訪者可在未經提示下說出最多10個除了香港、大陸、台灣和澳門以外最熟悉的國家或地區政府,首5位最多被訪者提及的則被納入第二階段調查。在第二階段調查中,被訪者就香港、大陸、台灣和澳門以及該五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及政府分別作出評價。以下是香港市民對兩岸四地人民及政府的觀感:

調查日期 15-18/5/17 16-21/8/17 18-19/7/18 17-19/7/19
樣本數目 586-642 763-811[20] 502 592-633
回應比率 71.5% 63.9% 47.4% 59.8%
最新結果[17]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 最新變化 人民/政府
淨值差異
香港 人民好感 41% 46%[18] 50% 63+/-4% +13%[18] +82%
人民反感 13% 13% 14% 12+/-3% -1%
淨值 28% 34%[18] 36% 51+/-6% +14%[18]
政府好感 28%[18] 40%[18] 38% 26+/-4% -12%[18] -82%
政府反感 37% 32%[18] 34% 58+/-4% +24%[18]
淨值 -9%[18] 9%[18] 4% -32+/-7% -36%[18]
大陸 人民好感 30% 32% 31% 30+/-4% -2% +22%
人民反感 29% 27% 29% 34+/-4% +5%
淨值 1%[18] 4% 2% -4+/-7% -7%
政府好感 30% 32% 31% 25+/-4% -6%[18] -22%
政府反感 37% 35% 39% 51+/-4% +12%[18]
淨值 -8% -3% -8% -26+/-7% -19%[18]
台灣 人民好感 65%[18] 60%[18] 67%[18] [19] 76+/-3% +10%[18] +41%
人民反感 4% 4% 5% 2+/-1% -3%[18]
淨值 61%[18] 56% 62% 75+/-4% +13%[18]
政府好感 32% 24%[18] 34%[18] 52+/-4% +18%[18] -41%
政府反感 19%[18] 22%[18] 25% 19+/-3% -6%[18]
淨值 12% 2%[18] 9% 33+/-6% +25%[18]
澳門 人民好感 50% 44%[18] 51%[18] 62+/-4% +11%[18] +40%
人民反感 2% 4%[18] 4% 3+/-1% -2%
淨值 48% 40%[18] 47%[18] 60+/-4% +13%[18]
政府好感 36%[18] 34% 37% 43+/-4% +6%[18] -40%
政府反感 18%[18] 17% 22%[18] [19] 23+/-3% +1%
淨值 18%[18] 18% 15% 20+/-6% +5%
[17]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。 [18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 [19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是由於加權方法改變。如果以舊有加權方法處理數據,則差異並未超過抽樣誤差。 [20] 該調查結果公佈時尚未包括手機樣本。上表結果已更新為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的合併統計數字,惟於判斷變化是否超過抽樣誤差時仍然使用首次公佈的數字計算。

以下是香港市民對部分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民及政府的觀感,按對人民好感淨值倒序排列:

調查日期 15-18/5/17 16-21/8/17 18-19/7/18 17-19/7/19
樣本數目 548-660 765-807[23] 502 598-616
回應比率 71.5% 63.9% 47.4% 59.8%
最新結果[21] 結果 結果 結果 結果及誤差 最新變化 人民/政府
淨值差異
日本 人民好感 62%[22] 59%[22] 68%[22] 76+/-3% +8%[22] +61%
人民反感 9% 7% 6% 3+/-1% -3%[22]
淨值 53%[22] 52% 63%[22] 73+/-4% +10%[22]
政府好感 25%[22] 21% 33%[22] 39+/-4% +6%[22] -61%
政府反感 39% 39% 31%[22] 27+/-4% -4%
淨值 -13%[22] -18% 2%[22] 12+/-6% +10%[22]
英國 人民好感 50% 46% 54%[22] 63+/-4% +9%[22] +24%
人民反感 3%[22] 5% 6% 5+/-2% -1%
淨值 47%[22] 42% 48% 58+/-5% +10%[22]
政府好感 46%[22] 38%[22] 46%[22] 51+/-4% +4% -24%
政府反感 8%[22] 12%[22] 14% 17+/-3% +3%
淨值 38%[22] 26%[22] 32% 34+/-6% +2%
德國 人民好感 48% 38%[22] 52%[22] 56+/-4% +4% +7%
人民反感 3% 2% 2% 2+/-1% +1%
淨值 45% 36%[22] 50%[22] 53+/-4% +3%
政府好感 47%[22] 39%[22] 48%[22] 53+/-4% +5% -7%
政府反感 4% 4% 3% 7+/-2% +4%[22]
淨值 43%[22] 34%[22] 45%[22] 46+/-5% +1%
美國 人民好感 39%[22] 34% 39% 48+/-4% +8%[22] +63%
人民反感 12% 11% 15%[22] 9+/-2% -6%[22]
淨值 27% 23% 24% 39+/-5% +15%[22]
政府好感 19% 14%[22] 15% 24+/-3% +9%[22] -63%
政府反感 35%[22] 49%[22] 56%[22] 48+/-4% -8%[22]
淨值 -16%[22] -35%[22] -41% -24+/-7% +17%[22]
法國 人民好感 35% 34% 41%[22] 42+/-4% +2% +13%
人民反感 7% 7% 5% 6+/-2% +1%
淨值 27% 28% 35%[22] 36+/-5% +1%
政府好感 28%[22] 26% 34%[22] 33+/-4% -1% -13%
政府反感 5% 7% 5% 10+/-3% +6%[22]
淨值 23%[22] 19% 29%[22] 23+/-5% -7%
[21]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。 [22]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%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,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。不過,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,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,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。 [23] 該調查結果公佈時尚未包括手機樣本。上表結果已更新為固網樣本及手機樣本的合併統計數字,惟於判斷變化是否超過抽樣誤差時仍然使用首次公佈的數字計算。

最新調查顯示,香港巿民對各地人民的好感淨值,全部都高於對當地政府的好感淨值。對各地人民觀感方面,按好感淨值由高至低排列,分別是台灣、日本、澳門、英國、德國、香港、美國、法國和中國,當中只有對中國人民的好感淨值為負數。對各地政府觀感方面,按好感淨值由高至低排列,分別是德國、英國、台灣、法國、澳門、日本、美國、中國和香港,當中對美國、中國和香港政府的好感淨值為負數。

相比一年前的數字,香港巿民對香港人民、台灣人民及政府、澳門人民、日本人民及政府、英國人民、美國人民及政府的好感淨值顯著上升,而對香港政府和大陸政府的好感淨值則顯著下跌。兩岸四地人民及政府之中,香港市民對香港人民的好感淨值創2008年5月以來新高,對香港政府和大陸政府的好感淨值創1997年4月有紀錄以來新低,而對台灣人民和澳門人民的好感淨值則創2007年12月有紀錄以來新高。

須要說明,躋身是次調查範圍的國家和地區,先決條件是香港巿民的熟悉程度。調查範圍以外的國家或地區,在香港巿民心目中的好感程度可以很高或很低,但由於並非香港巿民最熟悉的國家或地區,所以不在調查之列。

民情指數

港大民研制定「民情指數」(PSI),目的在於量化香港市民對香港社會的情緒反應,以解釋及預視社會出現集體行動的可能性。民情指數包涵了「政通」和「人和」兩個概念,分別以「政評數值(GA)」和「社評數值(SA)」顯示。「政評數值(GA)」泛指市民對整體政府管治的表現評價,而「社評數值(SA)」則泛指市民對整體社會狀況的評價,分別由四及六項民意數字組合而成。指數本身及兩項數值均以0至200顯示,100代表正常。

以下為民情指數、政評數值及社評數值走勢圖:

最新數值 民情指數:67.4 (-4.5) 政評數值:64.8 (-3.1) 社評數值:69.6 (-4.9)

以下是民情指數、政評數值、社評數值,及十項基礎民意數字的近期數值:

截數日期 12/5/19 26/5/19 9/6/19 23/6/19 8/7/19 19/7/19 最新變化
民情指數 90.3 89.4 89.1 71.5 71.9 67.4 -4.5
政評數值 88.0 85.5 85.0 67.2 67.9 64.8 -3.1
特首評分 44.3 44.7 43.3 32.8 33.4 30.1 -3.3
特首民望淨值 -24% -27% -24% -44% -40% -49% -9%
政府滿意程度平均量值 2.6[24] 2.5 2.5[24] 2.0 2.0[24] 2.0
政府信任程度平均量值 2.7[24] 2.7 2.7[24] 2.4 2.4[24] 2.3
社評數值 87.4[24] 88.3 88.3[24] 74.5 74.5[24] 69.6 -4.9
政治狀況滿意程度 2.1[24] 1.9 1.9[24] 1.6 1.6[24] 1.5 -0.1
政治狀況成份指標權數 0.30[24] 0.30[24] 0.30[24] 0.32 0.32[24] 0.32[24]
經濟狀況滿意程度 2.8[24] 2.8 2.8[24] 2.7 2.7[24] 2.6 -0.1
經濟狀況成份指標權數 0.34[24] 0.34[24] 0.34[24] 0.34 0.34[24] 0.34[24]
民生狀況滿意程度 2.4[24] 2.5 2.5[24] 2.3 2.3[24] 2.2 -0.1
民生狀況成份指標權數 0.35[24] 0.35[24] 0.35[24] 0.35 0.35[24] 0.35[24]
[24] 當有關數字沒有更新時,港大民研會採用最近一次已公佈的數字替代。

各項指數的具體數值,可按下表理解:

指數得分 百分位數 指數得分 百分位數
140-200 最高1% 0-60 最低1%
125 最高5% 75 最低5%
120 最高10% 80 最低10%
110 最高25% 90 最低25%
100為正常數值,即半數在上,半數在下

民情指數較七月上旬下跌4.5點至67.4,數字可以視為過去逾二十年來最差的1個百分比。民情指數的兩個成份數值中,反映市民對整體政府管治表現評價的政評數值下跌3.1點至64.8,而反映市民對整體社會狀況評價的社評數值則下跌4.9點至69.6。兩者分別可以視為過去逾二十年來最差的1及2個百分比。

數據分析

於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襲擊市民事件前完成的民意調查顯示,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再創新低。其支持度評分為30.1分,支持率為21%,反對率為70%,民望淨值為負49個百分點。特區政府方面,民望與一個月前相若,最新滿意率淨值為負52個百分點,信任淨值為負31個百分點。現時經濟、民生及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就分別為負19、負43及負82個百分點。三者當中,民生狀況和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均下跌至1992年有紀錄以來新低。

在十位香港市民最熟悉的當今中國及台灣領導人之中,以支持度排名,朱鎔基名列首位,得65.3分;第二至第十位分別為溫家寶、馬英九、胡錦濤、李克強、蔡英文、習近平、江澤民、李登輝和陳水扁。當中,習近平的評分跌至2008年3月其上榜以來新低,胡錦濤的評分亦跌至1999年5月其上榜以來新低,朱鎔基的評分就跌至1998年1月以來新低,溫家寶的評分則跌至2003年9月其上榜以來新低。

香港巿民對各地人民及政府的觀感方面,整體而言,香港巿民對各地人民的好感淨值,全部都高於對當地政府的好感淨值。兩岸四地人民及政府之中,香港市民對香港人民的好感淨值創2008年5月以來新高,對香港政府和大陸政府的好感淨值則是1997年4月有紀錄以來新低,而對台灣人民和澳門人民的好感淨值則創2007年12月有紀錄以來新高。

民情指數方面,最新數字為67.4,較七月上旬下跌4.5點。

 

民調:香港人越來越喜歡台灣 (作者:梁啟智 日期:2019/7/30)

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
Google Translate »